本赛季CBA联赛中,各支球队的比赛显得尤为艰难。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防守端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于国内球员的防守。这里的“不好”指的是对国内球员的防守策略和执行上的不足。相对而言,外援球员在比赛中往往能够得到较好的限制。
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各队在面对第三得分点爆发时缺乏有效的预案和准备。赛前的策略不足和准备不充分,使得在比赛中想要取得胜利变得更为困难。第三得分点,简单来说,就是球队除了两名外援之外的第三个进攻选择。在CBA的赛场上,多数队伍的前两位得分点由外援占据,而国内球员则成为第三得分点。
因此,当比赛进行到第三得分点的较量时,很多队伍面临人员不足的窘境。如林葳、齐麟、王睿泽等年轻球员的爆发往往令对手难以招架。若选择夹击外援以限制他们,又可能给国内球员留下空档。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使得国内球员在关键时刻迎来了爆发。我并非要贬低这些球员的表现,而是指出在防守端确实存在不足。这并非是每支队伍都有高诗岩、程帅澎等顶级防守球员的原因所致。
此外,第三得分点难以限制的另一个原因是其爆发的时机难以预料。就像林葳在某场比赛中的表现一样,他最后时刻的三分球屡屡得手,从其日常的命中率来看并不突出,但一旦对手稍有松懈,他就抓住了机会并爆发了。若没有充足的人手进行防守和贴身紧逼的策略,这就是导致第三得分点屡屡爆发的重要原因。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国内球员正在不断进步和努力。随着外援的加入,他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去竞争和提升自己。季后赛的舞台上,大家也真正看到了国内球员同样能够决定比赛的胜负。我们期待CBA的国内球员在未来能够更加出色,同时也希望各支队伍能够在面对第三得分点时找到更合理的限制方法。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删除。创作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