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正在热烈进行。虽然天色略显阴沉,但参赛的小球员、教练和家长们心中都充满了亮堂堂的期待。周末常伴儿子踢球的父亲老汤,对此次比赛的印象尤为深刻:“首先,比赛场地、装备和裁判配置都特别正规;其次,家长们也受到了尊重,部分赛场配置了观众看台,满足了为孩子加油的愿望;最后,比赛规格高,开幕式专业范儿十足。”
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和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揭幕,更是让这场比赛备受瞩目。尤其是全新改名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强化了“精英组-提高组-普及组”的三级联赛体系特色。今年的联赛吸引了沪上158支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足球队伍展开激烈的角逐,共计815场角逐。
赛事现场不仅布置了简餐,为参赛选手、教练和家长提供饮食保障,更是挖掘出了一批足球好苗子。例如,前申花主力门将虞伟亮和多位退役多年的老将组成的“传奇导师队”,与多达32名10岁小将组成的“未来星联队”进行的时光胶囊友谊赛,就充分展现了新老传承的精神。
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创办,是经过五年的积累和沉淀。这五年间,上海以及其他长三角地区的青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上海市通过改革原有体制,引入市场思维,激发了职业活力,已建成32个市级青少年足球精英训练基地,实现16个区全覆盖。这些精英基地不仅提高了训练水平,还构建了全市青少年足球统一的交流平台。
以赛事更名为契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将继续强化三级联赛体系,实现“选材-培养-输送”全链条追踪。通过科学设置竞赛组别,实现了无门槛的体教融合赛事平台。无论是学校代表队、体校代表队、足校代表队,还是社会青训机构代表队、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都可以报名参赛。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尤其是在青少年人才培养方面,不仅重视传统体校办训、体教融合办训,还特别重视激发社会力量的市场活力。例如,以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例,参赛队中涵盖了多种办训模式,包括传统体校足球青训模式、体教融合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办训模式等。
同时,职业顶级俱乐部的引领示范效应也在上海青训中得到了体现。海港队和申花队等中超顶级俱乐部对青训人才有着足够的渴望,这也成为了上海青训的独特优势。随着中国足协推出一线队专属于U21的B名单政策,两支上海职业俱乐部对青训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文化最交融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阵地。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全新亮相,正是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这样的联赛不仅为长三角地区的青少年球员提供了技艺切磋与交流的平台,更是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生动体现。
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将继续推动建立“角逐未来”长三角青少年三大球联赛体系,助力长三角区域青少年体育协同纵深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国足球未来的投资,更是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期许。我们期待在这样的平台上,中国足球能够茁壮成长,播撒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