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7日,中国足协正式公布了关于2025赛季第七期裁判评议的结果。在这期评议中,中甲与中乙联赛共有两起漏判点球的案例。经过专业评议组的细致分析,最终认定两起案例中的判罚存在明显错误。
当晚,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的评议组对第八期裁判评议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评议主要针对中甲和中乙联赛的八个判例进行讨论,其中来自各俱乐部的申诉主要集中在两场关键比赛的判罚上。经过集体讨论,评议组一致认为其中两个判例存在明显的错漏判。
评议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不仅邀请了中足联的代表和中国足协的纪检人员,还特别邀请了两名来自社会与媒体的足球社会监督员作为旁听。会议采取评议组成员集体讨论并单独发表意见的方式,最终得出以下评议结论。
第一起错漏判案例发生在中甲联赛第4轮南京城市与上海嘉定汇龙的比赛中。在第45+1分钟时,上海嘉定汇龙9号球员在南京城市罚球区内起跳争抢头球,手臂疑似与南京城市18号球员有接触。评议组在讨论后认为,虽然无法确定手臂动作的合理性,但不足以判定为严重犯规或暴力行为,因此维持了不犯规的判决。
第二起案例同样来自中甲联赛第4轮的比赛,但这次是上海嘉定汇龙队在前场右侧踢任意球时,9号球员争抢头球疑似与南京城市24号球员有接触。对此,评议组经过讨论后认为,虽然动作中有不合理的手臂使用情况,但不应视为有意击打对方头面部,因此判罚为鲁莽犯规并给予黄牌警告是正确的。
除了这两起案例外,评议组还对其他几起中甲和中乙联赛的判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每一起案例中,评议组都仔细分析了比赛视频、球员动作和裁判员的判罚依据,并最终得出了结论。对于那些被认定为错漏判的案例,中国足协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极接受俱乐部的反馈和申诉意见,并针对重点判例和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判例开展再次评议并公布结果,同时对相关错漏判的裁判员作出内部处罚。
此外,中国足协还表示将继续加强裁判员的专业培训和道德教育,提高裁判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球迷和俱乐部提供更优质的比赛体验。同时,也将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
总之,这次裁判评议不仅是对过去比赛的一次总结和反思,更是对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引和警示。中国足协将继续努力,为球迷和俱乐部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精彩的比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