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的442战术与李铁的442战术相比,其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在面对强大的对手如日、沙、澳等国家时,李铁选择了532的防守型战术,虽然三场比赛比分均十分接近,显得具有韧性,但在攻防两端并没有给观众带来明显的亮眼之处。与此相对,伊万的442快攻体系却表现出了极高的攻击力和主动性。
在18强赛中,伊万始终坚持他的442战术,即使面对亚洲一流的强队也不退缩。他相信,虽然多失球是常态,但只有让快速突击的理念深深植根于球队之中,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得分机会。这种战术在比赛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对阵印尼和巴林时,他成功地以2:1和1:0的比分取得了胜利。
这与中国球员的战术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足球环境中,球员们往往只能适应一种固定的战术,他们的技术能力无法有效地切换执行两种战术。这一点不仅是伊万,即使是来华执教过的外国教练也都清楚。即使战术大师里皮在执教广州恒大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面临常规的4后卫阵型遇到困境时,他才选择改为3中卫体系。然而一旦局面扭转,他又会迅速回到原来的战术体系中。
然而在国足的比赛中,这样的战术调整却往往无法成功。一旦教练进行战术阵型的调整,许多球员便不知道该如何踢球了。这说明,我们是否真的思考过、学习过欧洲教练的足球思维?这种思考的缺失可能正是中国足球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伊万的442战术之所以高明,不仅在于其攻击性强的特点,更在于其能够深度地融入球队的打法中,让球员们真正理解并执行这种战术。而这也是中国足球需要学习和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