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尼莫·克劳德米尔·巴雷托,这个名字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较为陌生,但若以“卡考”这一绰号提及,不少足球迷便会回想起这位曾被归化的前德国国脚。
卡考对这个绰号情有独钟,背后有着一段历史渊源。在葡萄牙语中,“Cacau”意为“制作巧克力的可可”。自幼便对巧克力痴迷的他,拒绝了使用克劳德米尔这一名字,而是希望人们称他为“卡考德米尔”。这小小的改变,背后承载的是他对自我认同的追求。
卡考出生在圣保罗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并不富裕。他的父亲在矿场工作,薪资微薄,且常以酒鬼的形象出现,最终离家出走。家中的经济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她为了养活三个孩子,不得不摆摊卖汽水或让年幼的卡考去工厂当童工。尽管生活艰难,但卡考的母亲深知足球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因此鼓励他走上了足球的道路。
卡考将足球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他的床头挂着一张贝利的巨幅海报,立志要成为巴西足坛的偶像。他加入了帕尔梅拉斯青训营,然而一开始并未得到教练的认可。然而,在街头的足球场上,他找到了另一种快乐,这种快乐被四处寻找新人才的球探看中,于是18岁的卡考开始了他的留洋之路。
尽管他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但对他来说,走出国门是摆脱贫困生活的第一步。他先后尝试了多家俱乐部,最终在第五级别的俱乐部Tuerk Guecue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这里,他磨练了球技,学习了德语,为未来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20岁的卡考被纽伦堡看中,他在德甲赛场上的表现引起了轰动。他以梅开二度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德国足坛的一颗新星。尽管有人质疑他的持续性,但他在斯图加特的第二个赛季就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斯图加特的11个赛季里,卡考展现了他出色的进球和助攻能力,共收获了109粒进球和46次助攻,并帮助球队捧得了德甲冠军。他的速度快,射术精湛,外界对他的评价高度一致。勒夫甚至将他形容为“符合德国足球的气质”的球员。
卡考的职业生涯充满了高潮与荣耀。他完成了帽子戏法,被比作“新埃尔顿”,在关键比赛中屡次建功,甚至加入了德国籍,成为了德国国脚。他参加了南非世界杯,并收获了进球,实现了他的梦想。
退役后,卡考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停滞。他收到了巴登符腾堡州荣誉勋章,担任过德足协移民事务专员,并致力于儿童工作。他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我的童年并不轻松,我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我也曾说过,当我站在高处时,我会将自己所得的回馈出来。”
如今,卡考与斯图加特的关系依然紧密。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德国足坛的传奇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