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24赛季一样,上海申花再一次以微弱劣势不敌同城死敌上海海港,痛失中超冠军。真的有点可惜。为什么会这样呢?国内著名足球名嘴刘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上海申花再次在中超争冠中折戟沉沙,虽然不能全赖主帅斯卢茨基,但他的确有些难辞其咎。
刘越一针见血地指出,斯卢茨基战术打法和用人缺少变化,和上赛季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刘越这样说道,“斯卢茨基的用人和换人很固定,与中国兵法的‘兵者,诡道也’不一样。而且,斯卢茨基的用人容易陷入一个‘不使用-状态差-再使用-效果差-弃用’的恶性循环。盘活替补资源其实需要很强的技巧。”
不得不说,刘越关于斯卢茨基“战术用人缺少变化”的点评,精准点出了申花争冠失败的关键症结。他的点评并非片面苛责,而是基于赛季全程表现做出的一个客观分析。
申花战术层面的缺少变化,在漫长赛季中逐渐演变为致命短板。我们知道,足球比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根据对手特点、场地条件甚至临场局势灵活调整策略,这与“兵者,诡道也”的兵法思维不谋而合。斯卢茨基的战术框架从上赛季延续至今,虽然保证了初期的稳定性,但也让中超对手摸清了套路。面对上海海港、山东泰山等争冠对手时,申花的进攻发起方式、防守落位习惯早已被研究透彻,而斯卢茨基却没能拿出有效变招,导致球队在关键战中屡屡陷入被动。而当比赛陷入僵局需要打破平衡时,他固定的战术思路显然限制了申花的潜能发挥。
而斯卢茨基用人层面的恶性循环,则进一步放大了战术僵化的弊端。刘越提到的“不使用-状态差-再使用-效果差-弃用”怪圈,可谓戳中了斯卢茨基用人的痛点。赛季漫长且密集,替补球员的状态保持与激活至关重要。斯卢茨基过度依赖主力阵容,使得替补球员长期缺乏比赛机会,状态自然下滑。一旦主力出现伤病或疲劳,仓促上阵的替补因久疏战阵却难以发挥作用,这种效果反差又让主帅更倾向于信任主力,形成恶性循环。而反观上海海港,穆斯卡特却善于通过轮换保持球员活力,替补球员能在关键时刻顶上空缺,这种阵容深度的差距在争冠冲刺阶段就被无限放大。结果就是申花关键时刻不断掉链子,而海港却越来越稳定。
当然,将上海申花的争冠失利全部归罪于斯卢茨基显然不客观。上海申花本赛季在多线作战中始终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斯卢茨基的执教功底有目共睹。但冠军争夺往往取决于细节,战术与用人的灵活性正是斯帅执教的短板所在。盘活替补资源需要教练精准判断球员状态、设计针对性战术角色,更需要敢于尝试的魄力,这恰恰是斯卢茨基的短板所在。
综上所述,上海申花争冠再次失败虽然不能全赖斯卢茨基,但他却难辞其咎。下赛季申花还会不会继续留用斯卢茨基,目前存在一定的变数。如果继续留用,他需要改变的东西很多。